翻页   夜间
唐音阁 > 万物皆可拼 > 第两百三十七章 平定北方(三)
 
  乌桓,亦作乌丸,原与鲜卑同为东胡部落之一。

  自匈奴击破东胡后,乌桓役属于匈奴。后来汉将霍去病击破匈奴左地,因徙乌桓于上谷、渔阳、右北平、辽东、辽西五郡塞外,并在幽州置护乌桓校尉,监领乌桓,使不得与匈奴通。



  新莽建立,乌桓又降匈奴。东汉初,乌桓常与匈奴联兵扰乱代郡以东各地。光武时,乌桓一部南迁,并置乌桓校尉于上谷宁城。

  汉末大乱,朝廷屡次征乌桓部落镇压起义。

  后来,张举、张纯等造反,利用幽州乌桓,寇掠青、徐、幽、冀四州,屠戮百姓。《三国志》记载:“三郡乌丸承天下乱,破幽州,略有汉民合十馀万户”。公孙瓒,刘虞和袁绍也都利用或者对抗过乌桓。

  初平元年(190),辽西乌桓大人丘力居死,其侄蹋顿即位,有武略,统一辽东、辽西、右北平三郡乌桓。

  “蹋顿又骁武,边长老皆比之冒顿”。

  当时他们活跃在今天大小凌河以及克尔沁草原一带。袁绍灭公孙瓒占河北,占有三郡乌丸,“宠其名王而收其精骑”。

  三郡乌桓经常被公孙瓒欺负,于是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想法与袁绍交好,现在好朋友的儿子有难了,当然就是为了兄弟两肋插刀咯!

  收张燕,灭高干之后,曹操为了肃清袁氏残余势力,也为了彻底解决三郡乌桓入塞为害问题,决定远征乌桓。

  俗话说的好,“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”,为解决大军给养问题,曹操采纳了董昭的谏言凿渠自滹沱河入泒水,称为平虏渠,又从泃河口凿潞河,称为泉州渠。

  平虏渠和泉州渠开凿成功后,曹操依然面临着千里行师的窘境,原因即是泉州渠北口位于今宝坻一带,而乌桓单于蹋顿的王帐则设立于燕山山脉深处的大凌河流域。

  于是,曹操又开凿了一条名为“新河”的人工渠联通泉州渠和濡水,以求最大程度地接近乌桓。

  当这一切准备妥当时,曹军很多将领提出了异议,他们认为:袁尚已如丧家之犬,关外胡人不会支援他们的。如果再做远征,刘备必然会挑拨刘表袭击许都,万一有什么变数怎么办?

  张辽也进谏:“许都,是天子所在的地方。现今天子就在许都,曹公北征甚远,若刘表派遣刘备攻击许,占据它号令四方,您的形势将会大去。”

  此时的刘备经过数年的休养生息,在荆州刘表的身边又积聚了相当的实力,以曹操对刘备的了解,他有理由担心自己孤军远征之际,刘备会在背后发难。

  这时,郭嘉又提出不同于他人的见解:“明公你尽管放心地去远征,留下一个空空荡荡的许都也无妨,我料定刘备无法给你添麻烦。不是刘备不想添,而是有人会代替您来阻止他,此人就是刘表。”

  在众人一片哗然声中,郭嘉详细地分析了平乌桓之役的可行性和重大意义:“胡人自恃偏远,现在必然没有防备,突然发动攻击,一定能够将他们消灭。袁绍对胡人有恩,如果袁尚还活着,他们一定帮忙,迟早是隐患。现在袁家的影响还很大,这个时候南征,如果胡人有行动,我们的后方就不安稳了。但刘表是个只知坐谈的政客,他自知能力不足以驾驭刘备,所以必然会对刘备有所防备。现在虽然是虚国远征,但一劳永逸,就再也没有后患了。”

  曹操采纳了郭嘉的建议,决定北征乌桓。

  ……

  天上乌云翻滚,像倒扣的一只大铁锅,黑沉沉的压地人透不过来,曹军在军官的催促下加快脚程,希望能够在暴雨倾盆之前到达无终。

  可是事与愿违,没一会儿狂风便卷着豆大的雨珠像无数条鞭子,狠命地撞击在将士们的甲胄上,发出叮叮铛铛的声音。

  雨水顺着头盔往下流,滴落在眼睛上让人眼前一片模糊、啪啪地落在地面上让本就崎岖的道路更加难行了。

  “啊!”一声惨叫响起。

  王权循着声音望去,只见一个虎豹骑因为坐骑马失前蹄而摔下了山坡。

  “这么高,死定了吧!”

  “可惜了,还这么年轻。”

  “大家小心一些,滑下山坡谁也救不了你。”

  ……

  众人感叹一会儿就继续前行了,毕竟这场大雨已经造成了至少十人摔下了山坡。

  见多了,自然也就淡漠了,况且,当兵的,早已习惯了生死。

  曹军冒着大雨进了无终城,兵临塞口,准备出滨海道,过碣石,进攻柳城。

  可是老天爷却给出了一个天大的难题——这阴雨天气导致进辽西的滨海道泥泞不堪,浅不通车马,深难承载舟船。

  “若非要通行,则必须等到冬天结冰之时。”曹操一想到十余万大军大半年的开销,脸色当即就由黑变白了。

  再加上此时的乌桓也已经有了准备,“遮守蹊要,军不得进”。

  这样看来摆在曹操面前的似乎只有打道回府这一条路了,可是如果此时退兵,那么不仅前功尽弃,更严重的后果是如果任由二袁养成气力,将来乌桓骑兵一定会时常骚扰幽州,那时曹操的背后就永无宁日了。

  不甘心放弃的曹操就这样等了两个月,没有等到天公作美,却等来了他的大贵人田畴。

  曹操听从了无终人田畴的建议,避开滨海道改从一条久已断绝,但“尚有微径可寻”的路线进军。

  这时候郭嘉又进言道:“兵贵神速。现在全力远征,辎重太多,行进缓慢,被对方有所觉察必然就要做防备。不如留下辎重,轻兵速进,攻其不备。”

  曹操采纳了郭嘉的建议,抛弃辎重,率领轻装部队千里奔袭。

  临走前,曹操又命人在滨海道旁立个牌子,上书:“方今暑夏,道路不通,且俟秋冬,乃复进军”,表面是通令全军的路标,其实是为了麻痹敌人,设置的撤军假象而已。

  乌桓人看到,信以为真,“诚以为大军去也”,不做准备,可他们无论如何没想到曹操会出卢龙塞。

  在田畴的引导下,曹操大军登徐无山,出卢龙塞,一路开山填谷,长途奔袭,途经“白檀”,“平冈”,率领精锐骑兵万骑出大凌河,行程达800里,出其不意的进攻辽西乌桓的巢穴“柳城”。

  八月,距离柳城还有“二百里”时,乌桓单于蹋顿等人才察觉,仓促集结数万骑兵抵挡,两军在“白狼山”遭遇。

  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