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页   夜间
唐音阁 > 萧晴楚晟睿 > 第359章 好好跟他们清算一下
 
楚晟睿连忙点头让萧晴安心。

“这事儿我心里也有数,所以当日我只说父母之命难能推辞,若是父皇真的有心封我为王,随便找间屋子让我住进去便好了,可不要再新建一个王府。”

萧晴点了点头。

“他们就是喜欢我们这种没见识的样子,拿出来黄金万两看着我们目瞪口呆,他们才高兴呢。”

楚晟睿也明白这个道理,他们认为自己生长在乡野,自然不能有多广的见识,碰到点小恩小惠就感激地五体投地,那也是自然的。

他就要表现出这个样子,可不能让别人觉得自己是个见多识广的,现在他越想着出头就越难走的长远。

“户部的那些人估计是皮试了,现在看我没有最初的那份火气,有些人就想着蹬鼻子上脸。不过赈灾的事情还算顺利,现在贪污的人也少了,敢拿的也都是些小数额,我不计较也就罢了,若是次数多了,等到再过一段时间我又要好好跟他们清算一下。”

楚晟睿是在户部耍了很大的威风,现在户部的人看见他都要礼让三分,低着头走路。但除了户部朝中的大臣,只听得他的声名,却没和他共事过,也不知道六皇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。

他们只知道楚晟睿刚开始的时候对赈灾还上些心思,等到后来他在去户部就是点卯了。有了闲下来的时间就跑到铁器铺子去,不知道做些什么?

一开始朝中的大臣还有心想要讨好六皇子,看看他有什么喜欢的东西,想着要投其所好。

可不曾想,无论是金银财宝还是美女小厮,六皇子都做出一副惶恐的样子,要么退还给送礼的人,要么转送给其他人,太子那里被他塞过两个侍妾,摄政王那里也被他塞过三个美女。

太子也是摆摆手就推拒了,但这两个人并没有被太子退回去,而是留在了皇后宫中做个洒扫的宫女。

皇后知道这个消息以后,转天就把萧晴骂了个面红耳赤,可是萧晴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,无论皇后说什么她都不辩不驳,只在那里听着,皇后骂的时间长了,也觉得没意思。

她虽然句句点着六皇子不该给太子送侍妾的事儿,可是心里想的却是摄政王将那三个美女收了下来。

这还不算完,最重要的是当天下午,太子太傅听到消息以后就往摄政王的府中又塞了几个人。

皇后这下可真是慌了,她生怕摄政王对自己厌倦了没心思再帮持着太子,想要自立为皇。

不过月余赈灾的事情就已初有成效,各地百姓都纷纷感念六皇子的好,说六皇子是个天降的福星。

摄政王原来觉得六皇子揽下这个担子就是给自己自寻死路,却没想到六皇子竟然有这样的能力,把赈灾的事情弄得妥妥当当,将户部的人也收在麾下。

他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可就慌了,没想到六皇子还真有这个能耐,把赈灾的事情都能处理好。这下皇帝要是给他什么封赏不是更加名正言顺吗?

果不其然,没过两日皇帝就在早朝之上提到了六皇子出宫立府的事情,皇帝本来的意思是要封六皇子为王,让他出宫立府,命工部的人在京城之中给他建造一座王府。

可六皇子再三推辞说自己不需要新的王府,这种劳民伤财的事情无需再做,省下了的银钱不如用到赈灾之上。

这父子俩在早朝之上一唱一和的,任旁人也插不进去话。摄政王一-党的人原来是有心先发制人,决不能让六皇子讨了太大便宜。

但是听到他们两个这样说来,谁都知道不能自己往刀尖儿上去撞,几人面面相觑,决定无视摄政王的暗示,都低下了头,只等皇帝拍板给六皇子封王。

“这六皇子还真是厉害,进宫一月有余,就成了忠义王,现在还有了自己的王府。”

“你别说,这个称号还真配得上六皇子,听说他都拒绝了,皇帝给他新建王府的事情,只是寻了一次普通的宅院,稍稍翻修一下便搬了进去,你看的忠义王府的门口,连个守门的石狮子都没有,不就是六皇子生怕劳民伤财,才省去的吗?”

京城中的人听了六皇子的事迹,没有一个人不对六皇子竖起大拇指的,大家都称赞这个皇子真的是仁厚至极。

这段时间京中的茶楼里到处流传着六皇子的事迹,就连说书人开口便是六皇子生长乡野的故事,他们又没见过楚晟睿,自然不知道楚晟睿童年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,不过说出人有心编造那些人也愿意听,毕竟他是所有人的英雄,众人都敬仰六皇子,当然就愿意听这些胡编乱造的事情。

风先生和叶襄垣坐在茶楼上,左耳朵听着说书人瞎掰的故事,右耳朵听着对面的酒楼里歌姬嘴里的唱词,那也是六皇子的传世佳话。

“看只要众口一词,就没有人怀疑这件事的真假。”

叶襄垣点了点头像是在附和风先生说的话。

他们当然知道六皇子这般功绩是从哪里来的,赈灾不过月余,就算百姓们有心夸赞六皇子,也不可能那么快就传到了京城,让皇帝都听见这些事情。

不过是叶襄垣和风先生瞎传的罢了,他们逢人便说六皇子宅心仁厚,制裁了许多贪官污吏,又自己省下些银钱,填补到了赈灾份额当中。

再加上因为楚晟睿的管控,户部的人拿的少了,到了百姓手里的份额自然也就多了。和秋季的一毛不拔相比,朝廷这次赈灾已经是好事一件,他们又哪里想着得陇望蜀呢。

一个村子里有一个人说着六皇子的好,那么全村人就会都说六皇子的好,久而久之,这个消息先是从京城传到地方,又从地方传回来,其实说来说去都是那几张嘴而已,宁乡有刘二和豆子他们帮忙,京城中有风先生和叶襄垣。

楚晖和严一向东南走去,一路也都在说这些事儿,没过多久,全国上下就传遍了六皇子的功绩,那么封王立府,也是情理之中。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